“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交答卷 新型工業化取得新的歷史成就
制造業增加值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球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產量位居第一,2024年64家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500強……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等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績單”。
6個“更加”彰顯實力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李樂成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走深走實,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主要體現在6個“更加”。
一是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2020—2024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長到40.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從26.6萬億元增長到33.6萬億元?!笆奈濉逼陂g,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將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業門類體系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二是大國重器頂天立地,創新動能更加澎湃。5年來,我國創新投入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6%,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產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進入到“跟跑”加快、“并跑”增多、“領跑”涌現的新階段?!版隙稹甭湓?、“天和”駐空、“北斗”組網,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建成運營,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填補了國內空白,澤布替尼等腫瘤治療新藥成為全球公認的“明星產品”,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數得著”“叫得響”的創新成果。
三是先進制造加速壯大,產業結構更加優化。2020—202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7.9%和8.7%,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到34.6%和16.3%。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業國際市場份額持續全球領先。產業含“綠”量也在持續提升,國家級綠色工廠達到6430家,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
四是實數融合擴圍增效,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是我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5年來,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459.8萬個,5G應用在礦山、港口、工廠等遍地開花,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連接數超過1億臺(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從標桿引領向規模推廣轉變。智能制造成效明顯,我國建成了3.5萬多家基礎級、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加速應用推廣,人形機器人從“舞臺上動起來”“賽場上跑起來”向“家庭里用起來”“工廠里干起來”進化。
五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增強,產業基礎更加牢固。我國全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全鏈條推進技術創新、成果應用、生態構建,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急需基礎產品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突破,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船舶等重點產業鏈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項標準和千余項發明專利,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逐步緩解,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穩步提升。
六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專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大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截至今年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2020年末增加了13.8萬家。2024年,我國有64家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500強。全國登記在冊中小企業超過6000萬戶,全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50.4萬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557家,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
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
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的一項重大任務,現代化工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和核心。李樂成說,“十四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了明顯成效。
首先,傳統產業加快“煥新”。傳統產業是我國制造業的主體,增加值、用工人數等主要指標都占了全部制造業的80%左右。這些產業大多數是基礎產業和民生產業,既是中國的競爭優勢所在,也是經濟增長和群眾收入就業的基本依托,還是培育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沃土。我國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老廠煥新顏”。
“十四五”以來,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鋼鐵、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的綜合能耗總體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電解鋁年產量超過1000萬t。傳統制造的品牌美譽度大幅提高,優質產品暢銷全球,去年我國有18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品牌500強,國貨國潮品牌加速崛起。
其次,新興產業加速“領跑”。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和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涌現。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相當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風電裝備的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時,高能級的產業載體不斷壯大,累計培育形成了60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再者,未來產業加力“生根”。我國系統謀劃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及未來健康等六大重點方向,累計部署了“揭榜掛帥”攻關任務100多項,指導地方因地制宜建設了63家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超導量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驗證,激光制造技術整體水平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人形機器人具備從關鍵芯片、部組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制造能力,腦機接口應用從醫療領域向教育、工業等領域拓展,生物制造技術在醫藥健康、日化美妝、綠色能源等行業廣泛應用。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推進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施打造新動能行動,堅持高水平開放,推動產業升級向‘新’布局、穩健發展?!崩顦烦烧f。
推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
“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發展態勢良好。DeepSeek、通義千問等國產大模型引領全球開源創新生態,AI手機、AI眼鏡等終端產品加速普及,行業專用大模型落地應用,取得初步成效。
“對于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發展人工智能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和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下一步,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賦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在做強產業供給方面,要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筑牢產業底座。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在做優賦能應用方面,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轉型路線圖,發布實施制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培育一批賦能應用服務商,打造模型調優、數據治理和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在做大產業生態方面,分級分類推動基礎標準、通用標準、賦能應用標準研制。加快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開源社區,打造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用好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匯聚資金、人才“活水”。推進大模型安全技術攻關,提升企業人工智能倫理風險防范能力。深化國際合作,高質量建設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等載體。
“在推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部分重復性、危險性的崗位產生替代效應,但同時也將提高勞動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促進就業提質擴容?!睆堅泼髡f,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創造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潛力,加強職業培訓和教育,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培養更多適應智能化時代的新型人才。
5G應用融入千行百業
近幾年,我國信息通信行業發展成效顯著,5G應用已融入千行百業,算力規模居全球第二。張云明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主要從“廣覆蓋、促協同、強賦能”3個方面,加快建設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進而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廣覆蓋”方面,建成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網絡能力邁入“雙千兆”,全國2/3的地級市達到千兆城市標準,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完成超過24萬個重點場所移動網絡的深度覆蓋。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59.8萬個,千兆端口數達3053.2萬個,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
“促協同”方面,統籌各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深化算網協同,實施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我國在用算力設施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
“強賦能”方面,加快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賦能實體經濟轉型。組織實施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推動工業互聯網規?;瘧?。生產領域,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一批“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消費領域,智能終端、電商直播、沉浸式購物及數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費產品和模式蓬勃發展。公共服務領域,全國中小學實現100%互聯網接入率。
張云明介紹,下一步,將扎實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進一步鞏固基礎網絡全球引領優勢,推進重點城市、熱點地區5G-A網絡覆蓋,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走向部署應用;進一步提高算力設施綜合供給水平,引導算力設施布局優化,強化算力和網絡協同發展,打造算力生態圈;進一步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打造新型工業網絡,推進蜂窩車聯網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何 珺)
- 08-18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
- 08-26工信部啟動人工智能賦能..
- 08-08為新型工業化挺膺擔當 ..
- 07-22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 推..
- 04-22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







